我们永远怀念的唐哲院长

发布时间:08-09-16 11:05:00 作 者: 浏览次数:
唐哲,字季善,名心膺,号哲公。男,汉族。1905年10月生,四川广安人。1921年考入上海同济大学附中学习,1925年升入同济大学医学院。193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曾任同济大学医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校医卫生组主任。

  
  唐哲在中学时代参加过"五四"期间的反帝爱国活动。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唐哲参加了上海市"三罢"(罢工、罢市、罢课)斗争,并和蔡其恕等编辑出版《五卅血》三、四期,报道惨案事实,刊载烈士遗像、遗言,发表《近八十年来英人侵略我国之历史观》等论文,以及《英日两国在华之租界一览表》等史料,激发群众的爱国热情和反帝斗志。1932年,日寇进攻上海时,唐哲和同济大学校友一道发起并组成了中国红十字会第六救护队和第五伤兵医院,勇敢地奔赴闸北、吴淞前线,救护伤员,宣传抗日。中国红十字会对他这种热爱祖国、不畏牺牲的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给他颁发了奖章及奖状。第十九路军指挥员蒋光鼎和蔡廷铠还亲笔署名给唐哲写了致谢信,赞扬他的"民族御侮精神"。当上海即将沦陷的时候,同济决定迁往大西南,这时,有人登门劝唐哲留在上海合办私人医院。唐哲严辞拒绝说,留在上海,虽然生活舒适,但迟早要做亡国奴,跟学校到后方去,生活再苦,也可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1940年,同济大学医学院辗转到四川宜宾和李庄。当时川南一带流行的痹病,又名麻脚瘟。发病初期皮肤发麻或局部肌肉麻痹,周身乏力;重者会产生腹痛,吐泻、四肢麻痹发展至胸部时即死亡。患者深受其苦但又不明致病原因,亦无根本治疗办法。之前有华西大学、中央大学派人去作过研究,未下结论。所以在当地,百姓们谈"麻"色变。同济迁李庄后,有一次宜宾中学因聚餐后突有37人发病,上吐下泻,症状极似痹病之初。宜宾中学急邀唐哲教授前去会诊,初步诊断为钡中毒或磷中毒,排除了人为所致。其后唐哲教授发表了《李庄所见之痹病》一文。在他的启发下,医学院杜公振和邓瑞麟经过反复实验和研究,终于查清致病原因是因为人们的食用盐中含有氯化钡,而氯化钡会造成慢性中毒,从而提出了预防和治疗的方案,挽救了成千上万的病人,对此,当地人民十分感激。
  
  1942年,同济大学校长丁文渊搞专制独裁,压制进步学生运动,引起师生公愤,唐哲等24名教授联名发起震动国内教育界的驱逐反动校长丁文渊的"反丁斗争"。经过斗争,迫使丁去职。1947年丁凭关系再任同济大学校长。1948年,当学生运动进入高潮时,丁又要开除进步学生,唐哲挺身而出,公开反对丁的所作所为,遭到丁的报复,被学校停聘,失业在家。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唐哲回到学校,在全校教工及同学的一致要求下,就任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并兼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部副部长。上任后,他参与组织了上海地区抗美援朝医疗队,参加了接管和改造帝国主义在华东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领导了同济医学院的复学工作。有党的领导和广大群众的支持,他取得了成功。
  
  同济医学院从上海迁至武汉是唐哲主持的又一重要工作。1950年,同济大学医学院内迁武汉,与武汉大学医学院合并成立中南同济医学院(1955年改名武汉医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是当时政务院对大专院校院系调整的重大决策,对于调整学校布局和发展中南地区的医学教育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唐哲拥护这一方案。但当时教工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很多,工作十分难做。首先,武汉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和上海差距很大,许多人不愿搬迁;其次,解放前同济医学院属德日派,而武汉大学医学院属英美派,门户之见颇深;第三,新校址选在汉口华商跑马场,500亩土地上除一个旧看台和几间平房外,一片荒芜,平地起家,建校任务十分艰巨。面对这一情况,为了做好工作,唐哲亲自率领师生10人代表团,到武汉进行访问考察。经过与武汉党政领导交换意见,反复权衡利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迁校方案,在各方大力协作下,于1955年胜利完成了迁校任务。迁校以后,唐哲继续做了大量工作,使尚未迁汉的同济几名教授都先后来到武汉。
  
  唐哲从1949年当院长到1981年退居二线,在院长的领导岗位上勤勤恳恳、尽职尽责地工作了30多年。学校的每一项建设,每一点成绩,都浸透了他的心血和汗水。
  
  1954年,唐哲加入民盟。在做好学校管理工作的同时,他还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活动。曾担任上海市第一至三届人大代表,武汉市第一、二届人大代表,湖北省第二至三、五至七届人大代表,湖北省第五至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武汉市第二至三届政协委员,湖北省第二至四届政协副主席,第三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民盟第三届中央委员和第四、五届中央常委,民盟湖北省委第三至六届主任委员等。为了在参政议政中积极发挥作用,他多次深入省内各地进行实地考察,还到海南岛、甘肃等边远地区了解情况,向各级党政部门提出许多有价值的提案和建议,为国家的建设、改革、稳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离休后,在繁忙的社会活动之余,他仍潜心译述,参加了一系列汉德医学词书的编撰工作。主编出版的词书有《德汉医学词汇》、《德英汉医学词汇》、《汉德医学大词典》、《实用医学词典》等。此外,他还担任了汉英、汉法、汉日、汉俄四部医学大词典的副主编。这些词书,特别是汉德方面的词书,填补了国内空白,在中德医学交流方面起了桥梁作用。

1993年6月,唐哲去世。
  
   附:参考资料:
   1、档案资料
   2、《湖北科技精英》第219至223页
   3、同济大学《同济报》电子版

上一条:参事风采
下一条:燃烧自我,乐于奉献--记九三学社湖北省委员会主任委员 郑楚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