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罗声声报春晖——记爱国华侨黄碧罗的传奇人生

发布时间:10-05-19 08:59:00 作 者: 浏览次数:

2009-09-24 17:41 来源: 火凤网

人间四月,草长莺飞。在我国福建金门的乡下,每到四月,人们漫步郊外,绿野间总是萦绕着清脆婉转的鸟鸣,那鸟鸣,仿佛在告诉人们--春天已经到来。由于当地的百姓不知道这种活泼善良的鸟的学名,就给它起了一个带有"福建"风味的名字--碧罗。也许是巧合,也许是有意,偏偏我们的主人公也叫碧罗。她笑说或许是出于对碧罗鸟的喜爱,或许是为了纪念自己的家乡,父母给她取了这个美丽的名字--"碧罗"。不过,她自己很钟爱这个名字,她希望自己像碧罗鸟一样辛勤劳作,回报祖国。

她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她没有辜负自己这个带点传奇色彩的名字,50年来,她用满腔的热诚,为侨联事业默默地奉献了青春,奉献了智慧,奉献了一个归侨对祖国的赤诚之心。

黄碧罗祖籍福建厦门禾山,祖父早年到印尼经商,1933年,她出生在印尼苏门答腊东岸峇眼亚比的一个海滨小村。虽然从来没有到过中国,但是家人却经常给她灌输爱国思想,告诉她自己的祖国是中国。所以,在黄碧罗幼小的心灵里,中国是一个很遥远却很亲切的地方。一种对祖国本能的依恋和向往也在她幼小的心灵深深地扎下了根。

抗日战争时期,国内有红军逃难到了印尼。为了躲避警察的追捕,作为爱国青年的哥哥,主动提出大家在她家里开会。由于黄碧罗当时很小,哥哥为了安全起见,就把她赶到了楼下。可是,小小年纪的碧罗预感到哥哥在做一件大事,就轻手轻脚的爬上楼梯,躲着偷听他们谈话。当听到哥哥们在齐声清唱《国际歌》时,那慷慨激昂的旋律让只有6岁的小碧罗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她感到有一股暖流在身体里涌动着。她觉得哥哥们是真的英雄,非常渴望自己能够成为其中的一员。

1941年,黄碧罗的父亲因病逝世,家道开始中落。母亲只好带着全家搬到新加坡。哥哥、姐姐上中学读书,妈妈和她租了一间木板房,靠洗衣为生。尽管生活很艰苦,但是,黄碧罗的内心却很充实。白天她在工厂做童工,赚钱贴补家用。晚上去农青夜校学习文化知识。慢慢的,黄碧罗了解了更多关于祖国的消息,接受了更多的爱国思想教育,开始走上街头,演话剧,唱进步歌曲,进行宣传活动,成为了一名进步青年。

1949年春天的一个下午,一个叫阿宝瘦高个青年,骑着一辆破自行车来到纸盒厂找到了黄碧罗。将一个装有红布和斧头镰刀的图案的布包交给了她,让她尽快将图案绣在红布上,并在当晚8点在指定地点交给他。当时,碧罗意识到这是一项光荣而又神秘的任务。她立刻赶回家里,赶制起来,心里很激动,一边绣一边双手不住的颤抖。绣好红旗后,黄碧罗按照阿宝的嘱咐,趁着天黑,一个人带着东西搭乘电车去和阿宝回合。为了不引人注意,她专门挑了个光线较暗的位置坐下。为了不被人发展,她把包好红旗的布包坐在凳子下面。脑子里在不停的琢磨,如果被人发现了,自己就拿着布包马上跑,决不能让东西落入别人的手里。幸运的是,机警的碧罗最终于准时将东西交到了阿宝的手中。

第二天,黄碧罗又和往常一样上班去了,当她路过警局门口时,却意外的发现那面由她亲手绣的红旗插在了警察局的楼顶。年仅十六岁的碧罗更加的自豪,觉得自己不仅完成了任务,更重要的是这是她生平做的最光荣的事。后来她才知道,原来自己绣的竟然是中国共产党的党旗。

随着岁月的流逝,黄碧罗心中对祖国的思念在一天天的加深。而她"大姐"黄珍的一次回国经历更是坚定了她回国的决心。偷偷回国参加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的黄珍,满怀激动的告诉碧罗,自己在北京开会,还和大家一起扭秧歌,并且还表演给黄碧罗看,这让从来没有看过秧歌的黄碧罗无比的羡慕,更向往着回到祖国。

1950年的7月,黄珍正式回到了祖国,这更使得黄碧罗归心似剑。当时,祖国母亲正敞开了她温暖的怀抱,呼唤着游子们的归来。海外华人热血沸腾,奔走相告,很多的东南亚华侨都纷纷要求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

1951年春天,黄碧罗终于盼到了黄珍的信,让她尽快回到祖国。回国的日子终于到来了,回国前,母亲带她来到父亲的坟前与父亲道别,香烛在父亲的坟前缭绕,想到早逝的父亲,想到今后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见到的母亲,看着母亲单薄的身影,黄碧罗忍不住泪流满面......

1951年的5月6号,是黄碧罗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在这一天,18岁的她拎着简单的行李,告别了亲人,独自登上了开往祖国的"贵阳号"轮船。看着奔腾不息的海水,回想着耳畔母亲的叮嘱,黄碧罗的内心犹如这波涛般起伏跌宕。

她忘不了自己在国外寄人篱下的生活,忘不了母亲的泪水,也忘不了自己的决心和使命。快了,快了。祖国,你的孩子就要回来了。一想到这儿,黄碧罗的心情顿时好了起来,她知道自己的未来在中国。回到广州之后,黄碧罗找到了广东省侨委的何国霑。经何老师推荐,黄碧罗到侨青班学习,之后又推荐到了南方大学华侨学院学习。

年仅18岁的黄碧罗,有幸成为了南大华侨学院的一员。在这座革命的大熔炉里,她每天开心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快乐的参加实践劳动,最终确定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南大的叶剑英校长对同学们的关心和尊重,让黄碧罗至今都很难忘。有一次,叶校长来做报告,讲到最后时突然说,六部的同学请举手。黄碧罗他们几百个华侨学生都举起手了,大家激动的泪都要流出来了。因为全校有四千多人,可是叶校长却只点了华侨学院的名字,这说明校长心里有我们啊。

解放初期的广东,百废待兴,无论哪个方面都十分缺乏干部。在这个时候,黄碧罗所在的南方大学积极号召大家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参加土地改革。此时,黄碧罗激动万分,她想自己终于可以有机会报效祖国了。

1951年的12月17号,黄碧罗在学院主任卓炯的带领下,来到了广东省的封开县。当时的封开虽然已经解放了,但是当地的地主和土匪的势力还比较强大,他们经常趁机发动暴乱。在这样复杂的情况下,作为政府土改工作队员的黄碧罗首先来到了全县的第一个土改试点村范村开展工作。

范村是一个边远的山村,村民都是靠种田为生,生活非常贫困。黄碧罗扎的第一个"根子"是贫农明妹母,她的丈夫被国民党抓去当了壮丁,只有一个9岁女儿明妹和她相依为命。明妹母的家就是一间土砖瓦房,一半是睡房,一半是厨房。黄碧罗只好住在了阁楼上,上下都要爬楼梯。晚上刮风时,四处有响动楼板摇摇晃晃,生怕房屋被风吹倒了。作为土改队员,黄碧罗他们必须和"根子"同吃、同住、同劳动。这里生活条件差,几年都不能够吃肉吃糖,可最让黄碧罗害怕的还是走夜路。由于进行土改活动,需要了解各地的情况,黄碧罗经常要去大队开会学习。而范村是距离大队最远的一个村,一般早上去开会,会议结束的时候天都黑了。回村的那条路要爬几座山,山上有很多的坟墓,为了给自己壮胆,黄碧罗只好一边走路,一边高声唱歌。 慢慢的,她最终战胜了自己,再也不怕走夜路了。

土改期间的生活是艰苦的,可是说起自己最艰苦的时候,黄碧罗认为是自己参加第一次剿匪的事情。1957年的国庆节,大家都在放假,当时黄碧罗一个人在家。突然,电话铃响起了,县委武装部告诉她,长群发生暴动了,要求黄碧罗参加当晚的剿匪行动。没有一点心理准备的黄碧罗,二话不说,穿上军装就出发了。作为剿匪队伍中唯一的女同志,黄碧罗内心十分害怕,可是她还是和其他的同志一样,爬草地,吃野菜,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在野外和敌人进行着殊死搏斗。终于,他们歼灭了敌人,剿匪行动取得了胜利。黄碧罗说,她永远记得自己作为剿匪英雄回到封开县城的情景:大家排着整齐的队伍进城,群众们都夹道欢迎,锣鼓喧天,红旗飘扬。黄碧罗心里充满了自豪,她觉得自己已经成长为一名光荣的战士。

1959年,黄碧罗从广东省调到了华中工学院人事处工作。先后从事过学校机械厂党总支组织干事、团总支书记,后来专门从事着学校的侨联工作,一干就是50年。

作为新中国最早的一批归国华侨,黄碧罗和新中国一起慢慢的成长了起来了。她心中对祖国的感情日久弥新。她深刻的意识到,自己作为华侨,要充分的发挥自己华侨的作用,为祖国的统一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然而,十年动乱期间,黄碧罗被剥夺了从事侨务工作的权利。

1978年,湖北省侨办在江汉饭店第一次召开了归侨座谈会,黄碧罗作为老华侨参加了会议,在会议上,黄碧罗第一次落下了眼泪。看到那么多熟悉的面孔,想到以后大家将会在一起共同学习工作,黄碧罗的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希望

上一条:智慧的耕耘者——记华中科技大学理学院副院长何光源教授
下一条:归国给我带来无限的成就感——记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