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统战部举行“全国‘两会’精神报告会”

发布时间:02-03-26 00:00:00 作 者: 浏览次数:

华中科技大学统战部举行“全国‘两会’精神报告会”

发布时间:2002-03-26 00:00:00                 浏览次数:            


    2002年3月22日下午,校党委统战部在南三楼会议室举行了"全国‘两会'精神报告会",邀请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郑楚光,向我校民主党派、侨联、少数民族等三十余名代表,传达了‘两会'精神,校党委副书记刘献君教授作了讲话。
    郑楚光教授首先回顾了5年来,自己从一个普通教师成长为一名参政议政的全国政协委员的深切感受和5年来‘两会'反映出的民意、治国方略不断深化的历程。
    郑楚光向大家介绍了今年‘两会'感受最深的几件事。他说,一次,江泽民总书记在参加九三学社代表团的讨论,谈到环保问题时,江总书记侃侃而谈,从王维的《渭城曲》谈起,"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祖先留给我们的是青山绿水,我们留给后代的是什么?"接着,江总书记又引用王勃的两句名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谈到访问越南时,看到我国汉代文化保存很好的感受。又说到王勃的《藤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江总书记敏锐的思想、广博的学识、高远的境界给代表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郑楚光说,朱鎔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新意迭出。最突出的是,关注弱势群体。总理对农民和下岗工人生活的关注,引起了空前激烈的反响。代表们谈得较多的是"诚实守信","诚信"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准则,入世后,精神文明建设更要加强。关于教育与科研问题,代表们就基础教育非业务干扰严重,学术腐败现象的讨论也很激烈,提出科技工作者应该反思。代表们认为,没有忧患的头脑是不清醒的头脑,没有忧患的领导是不合格的领导,没有忧患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国家,没有忧患才是最大的忧患。
    刘献君在总结时说,郑楚光教授将"两会"精神作了很好的传达,就大家关心的国家发展的理念、方略怎样把握,进行了正确的引导。尤其是"诚信"与"忧患意识",对我们"国际化"办学方针有很大的启示,希望大家认真思考。

    参加报告会的还有,统战部特邀的机关各部处的代表。
      华中科技大学统战部
      2002年3月26日

上一条:关于不在校内发送《统战工作简讯》的通知
下一条:华中科技大学投资建清真餐厅